打造“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打造“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常德市武陵区社会工作者协会
(2020年4月)
一、情况概述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和交际的主要活动圈。社会老龄化的加快,社区党员的主体也日趋老龄化,而且,根据党员管理属地化的原则,越来越多的单位党员在退休后,为了方便参加组织生活,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据武陵区组织部的数据显示,全区2万多名共产党员,有3/4在社区,这些老党员综合素质高、自由时间多、活动能力强、发挥余热的空间大,有一些老党员在生活实际中,已经迈出了步子,为社区党组织做了一些助力志愿服务的工作。
为了将这些有生力量积极整合并进一步挖掘,让这股力量能够有组织、建体系、成气候,武陵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武陵区社工站积极探索建立“社工+老党员志愿者+志愿服务”新模式,通过搭平台、建秩序、拓渠道,创新性的打造了“武陵红”老党员志愿者联合会这一“社工+老党员志愿者+志愿服务”新模式。该模式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工协同”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动员老党员参加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服务邻里,进一步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参与社区事务,最终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武陵红”老党员志愿者联合会下设老党员志愿服务站。项目本着志愿性与规范性的原则,立足于“邻里守望、情暖家庭”主题,以退休老党员为实施主体,以专业社工为协同,以老党员志愿服务站为平台和主阵地,通过建章立制、分工合作、组织活动来开展志愿服务。此外,根据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服务站二级网络架构运行机制,每个老党员志愿服务站设置1个专业社工岗位(驻站社工担任)和5个老党员志愿服务岗位(招募合资格的社区(退休)老党员),实现在他们的共同服务下,社区产生多个公益项目的“5+1=N”的项目运作方式。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为弱势和困难群体人员,开展了政策宣传解读、邻里互帮互助、居民自我服务等各种类型的服务,并以此发掘、吸收居民骨干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实现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措施
“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项目,首先于2018年9月在武陵区丹阳街道常乐社区先行试点,取得成效后在2019年8月经常德市武陵区民政局批准,正式注册成立“武陵红”老党员志愿者联合会,目前已在全区的14个乡(镇)街道成立了16个“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站。其主要建设措施,如下:
(一)发挥退休老党员优势,激发基层活力,优化治理格局
“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项目,以老党员志愿服务站为平台和主阵地,以“党建引领,众创平安;邻里守望,居民自治;志愿服务,和谐社区”为愿景与使命,积极挖掘老党员身上所具备的思想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以建章立制、分工合作、组织活动为抓手,调动退休老党员活力,通过扶贫帮困、义务巡逻、日常娱乐等形式来给予社区人员,特别是困难人员、矫正人员、残疾人、留守儿童和老人等特殊人群以关爱,满足居民服务需求,完善社区服务,倡导美好社会风尚,优化“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开展属地服务,认岗领责,搭建“5+1”服务平台
该项目由武陵区民政局牵头,武陵区社工站和“武陵红”老党员志愿者联合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按属地化参与原则,下设社区老党员志愿者服务站,每个社区服务站设立5个老党员志愿服务岗和1个专业社工岗。分别是党群联系岗(志愿服务站站长作为社区党总支兼职成员,与社区书记保持紧密联系,带领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及时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区营造岗(在居民自治委员会的引领下,增强邻里互动来往,组织便民服务队,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培养互相关怀、彼此互济的美德,建立社区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社区共创意识)、精准帮扶岗(对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特困人员、失独和重度残疾人、留守儿童和老人等特殊对象以及社区需要重点关照人群进行点对点的帮扶)、公益慈善岗(带领志愿者和居民群众开展大型的平安建设志愿活动和公益慈善活动)、学习宣传岗(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学习,开展“凡人故事”活动,建立“武陵红”文艺宣传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专业社工岗(社会工作者实现服务输送、教育增能、建言献策、资源链接与政策倡导等职能,在提供专业服务、协助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在社区发展规划与事务决策方面提供专业建议的同时,还为社区广泛联络相关组织,积极进行社会倡导,推进社区资源的链接共享),组织开展多个公益项目活动。专业社工、老党员志愿者实行自我推荐与社区推荐相结合,召开社区社工和老党员志愿者大会,引导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公开选举,认岗领责。
(三)秉承服务理念,坚持五个原则,引领社会治理武陵模式
该项目秉承“落在社区、需求导向、方便群众”的服务理念,做到“开门就是社区,见面就是群众”,项目推进过程中坚持志愿性(老党员志愿参加服务,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无偿性(老党员无偿为群众提供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务实性(服务要回应居民的实际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服务实效)、规范性(服务要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专业社工的指导协同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规范开展工作)、长效性(老党员志愿者服务站提供可持续、常规化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五个原则,使老党员志愿者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引领带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武陵模式。
三、工作成果
“武陵红”老党员志愿者项目,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工协同”为工作思路,以“老党员志愿服务+专业社会工作”为工作方法,通过社工专业社区调研,及时收集、回应、解决居民所需,成立以来共开展社区活动131余场、志愿巡逻活动23次、儿童关爱活动6场、精准帮扶个案28个(33人次)、链接资源36次、关爱高龄老人200余次、调解邻里纠纷132次、提供便民服务30余次,并协助警方举报打击地下六合彩窝点一次。这些服务的开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其中“乐龄课堂”、“凡人故事”、“便民服务队”等尤其受到服务对象的欢迎,老党员志愿者们纷纷感叹:“是这个平台让我们又有了发挥光和热的地方。”很多居民也表示“生活一下子又多了几分热度”。
(一)乐龄课堂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健康的生活理念逐步形成,完善自身艺术文化修养的热情愈加迫切。通过专业社工对社区进行调研,通过社区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站的统筹和推动,采取“社工+老党员志愿者”的形式,“乐龄课堂”充分挖掘社区和社会资源,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如文学诗词、书法、传统文化手工制作、剪纸、家庭教育、非洲鼓、舞蹈、形体礼仪、健康养生、养生气功、朗诵、老年合唱团、儿童阅读、应急救护、心理团辅等,为居民搭建文化学习交流平台,让居民朋友全方位认识、接触、学习艺术文化,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培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还提高了社区老人自身的文化修养,贯彻了“老有所学,学有所乐”的宗旨,极大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生活品质。自2019年8月开始,每月定期在各社区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站开展“乐龄课堂”活动,截止2019年12月,已开展各类活动116场,参与人数达2500多人。
通过“乐龄课堂”平台的搭建,拓宽了社区与居民的交流桥梁,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培养互相关怀、彼此互济的美德,建立社区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志愿服务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增强邻里互动来往,促成社区自治。
(二)凡人故事
“武陵红”老党员志愿者们大多是单位退休党员,这些老党员志愿者综合素质高、自由时间多、活动能力强,同时他们又是历经过风雨、热爱家乡,有着美丽或是深沉的人生故事,社工从这些老党员的优势出发,发掘老党员志愿者中“愿讲、会讲、能讲”的老同志,打造了“凡人故事”志愿者队伍。
自成立以来,“凡人故事”志愿者队伍多次走进社区和幼儿园、中小学,向社区居民和儿童青少年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亲身经历,传播红色精神和信念;生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革命传统、改革发展成就,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积极宣讲党史国史,让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儿童在参与、感受、体验中传承历史文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用心讲述独特的常德“善卷文化”,加深大家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人物、风俗、地理的了解和认同。
截止至2019年12月,“凡人故事”活动已开展了5场。退休老党员通过“凡人故事”发挥了余热、为社区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也得到了增强。社区居民、青少年儿童也在“凡人故事”中更好地认识老一辈的红色精神,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和社区,加深了对红色精神的传承感和社区的归属感。这些都为社区的营造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便民服务队
常乐社区系武陵区丹阳街道的老旧社区,居民老龄化程度高、困难群众比例大。再加上社区房屋老旧、家庭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经常出现各类故障,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但另一方面,该社区又拥有良好的老党员志愿者基础,他们一直在常乐社区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站这个平台里,做着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为了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2019年10月30日,常乐社区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站整合社区志愿者资源和爱心企业资源,组建了“武陵红——常乐社区便民服务队”。
该服务队由老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有专业技术的爱心居民和热心公益的爱心企业组成,通过自筹、爱心众筹和动员社区居民捐赠家中闲置多余的工具配齐了服务队所需工具,以低酬或免费的方式为社区居民开展水电安装、管道疏通、老人理发、房屋简单维修、开锁修锁、搬家等便民服务。
便民服务队的组建,不仅方便了社区居民间的互帮互助,也给居民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实现互帮互助的和谐邻里关系,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形成。
四、特色亮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武陵区做为常德市中心城区,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存在着人口密度较高、社会矛盾种类繁多、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社区邻里关系逐渐疏远等突出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陵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为依托,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的“武陵红”老党员志愿者联合会项目,正是为有效应对新形势下已发生改变的我区社会主要矛盾所做出的努力。该模式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工协同”的工作思路,通过搭平台、建秩序、拓渠道,积极招募社区老党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通过深化社区志愿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我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总结了以下创新亮点:
(一)党建引领布大局
“武陵红”一直坚持党建引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社区为单位设立志愿服务站,形成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老党员志愿服务站三大组织构架,使党员在群众身边发挥作用,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二是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工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等多方协商、会商、交办议事制度,集中讨论社区居民关心的民生民情,协商解决方案,为社区志愿服务找到精准发力点;三是推动社区党建与社会组织党建融合,开展社会组织评先评优活动,增强社会组织投入社区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二)居民参与促自治
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居民的参与。“武陵红”秉持“社区事大家议”的原则,优化重大事项协调运转机制,激发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老党员志愿服务站,形成区级老党员志愿者联合会、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站二级服务网络,针对社区“关注人群”和“关爱人群”,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矛盾,帮扶社区弱势群体和特殊关照人群,开展群防群治义务巡逻,将志愿服务嵌入社区卫生、教育、预防犯罪、禁毒戒毒、矫治、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多个领域,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水平。
(三)专业协同优服务
专业的服务需要专业的引导。乡镇(街道)社工服务站在服务设计和服务开展过程中,积极发挥专业社工的协同力量。在专业社工引导和资源链接下,带动党员志愿者们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家风家训评比、社区文化节、社区邻里节乐龄课堂等活动,拉近邻里距离,和谐邻里关系,形成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