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2017年2月7日 记者周红泉 实习生王安琪 通讯员谭显润 邓文艳)
核心提示:
长沙岳麓区雨敞坪镇西湖村村民周培丰发现,去年4月自己家庭的低保金从435元提高到795元,半年后又提高到1049元。“低保金每年都有提高,这个年也过得暖心了。”2月7日,周培丰说。
不仅如此,2017年,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39.21万人被精准兜底保障脱贫。还有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急难”试点,合力兜住“民生底线”。
低保、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周培丰的惊喜,得益于我省建立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2016年,结合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作,我省城乡低保大幅度提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428元/月和260元/月,比2015年提高18.9%和27.5%;共争取中央财政支持71.6亿,省级财政安排12.6亿,惠及411万城乡低保对象。
2016年,全省各地按照“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全面排查“关系保”“人情保”。11月,在全省开展农村低保政策落实和兜底脱贫情况的全面排查,为低保兜底脱贫奠定基础。
特别是,省民政厅联合省财政、扶贫等部门下发《湖南省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政策合力,2017年全面实现我省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目前,全省精准认定的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16.61万户,39.21万人。各地已最迟从2016年10月1日起为所有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全额发放低保补助金。
特困人员照料护理也有补贴了
现年42岁的常德市桃源县枫树维村村民赵亚军患肢体一级等多重残疾,完全无生活自理能力,父母年事已高,其照料护理问题一直是困扰亲属们的一个大问题。2016年9月,桃源县民政局根据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规定,按每季度750元的标准,向赵亚军的护理人发放了照料护理补贴,其护理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我省特困人员救助政策“转型发展”的轨迹。
2016年,省政府将新增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床位8650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省政府决定从2017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4200万元对供养服务机构运转费用进行补贴。
救助政策合力兜住“民生底线”
家住冷水江市铎山镇花桥村的苏义清,现年48岁,是民政重点保障的低保户,去年2月被确诊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在花费了巨额医疗费用之后,家里已是一贫如洗。冷水江市民政局启动“救急难”综合救助机制,联合卫生、人社等部门,统筹政策资源,共为苏义清解决救助资金7万余元。
全省民政部门通过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正规买球app排行政策,并开展“救急难”试点,努力形成救助政策合力。如医疗救助实现大病保险政策对低保家庭成员补偿起付线降低50%;“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省级安排资金2250万元,支持19个国家级试点单位探索创新。
“一门受理”平台畅通求助“绿色通道”
2016年元月,衡阳市常宁市三角塘镇双渔村村民周秋花突发脑溢血,一家陷入了危困之中。三角塘镇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正规买球app排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将周秋花一家的情况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在一周之内,为周秋花一家送去救助金2万元。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是政府有效整合救助资源,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惠民举措。去年,省民政厅再次争取省级财政专项经费4500万元。至此,近三年总共安排资金1.23亿元,支持全省所有乡镇、街道依托政务大厅、办事大厅,完成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窗口建设,畅通了困难群众求助受助的“绿色通道”。
链接:
衡阳强化兜底保障,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作为全省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唯一市级试点单位,衡阳市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推进精准扶贫。截止去年12月底,全市重新认定农村低保对象8.2万户15.4万人,清退率达45%。其中兜底脱贫对象0.87万户1.96万人,全部纳入建档立卡扶贫范围,建档立卡率100%,并全额享受农村低保标准并上浮10%,达到了242元/月.人。
记者了解到,衡阳主要是做到“四个精准”: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准救助、精准服务,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做到不漏一户,不错一人;完善低保退出机制,建立了长效机制,各乡镇都设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
通过争取省厅和市财政的支持,积极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已先后投入70万元购买全市养老护理员培训与技能鉴定(257人),投入280余万元支持城区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服务,投入37万元购买城区养老机构责任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