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集萃①
- 索引号:430S00/2022-04017357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2022-08-24 15:18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 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集萃①
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各地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经验做法,宣传展示各地加强基层治理进展成效,营造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民政部办公厅发布了2021年度27个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各地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一起来看!
北京市朝阳区:实施“社区成长伙伴计划” 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为帮助望京街道南湖西里等社区解决物业管理难题,以社区治理相关理论专家、实务人员、社会组织为基础组建伙伴团队,实施“社区成长伙伴计划”,为社区提供“一对一”“多对一”专业化、系统化、陪伴式指导,帮助社区“两委”练“内功”,为解决物业管理难题开“药方”,成功破解了多年老大难问题。
系统设计,构建社区成长“责任链”。一是制定计划,长期推进。制定《朝阳区“社区成长伙伴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2021年)》,对“社区成长伙伴计划”进行整体设计。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朝阳区社区成长创新中心”,提供应用研究、治理诊断、决策支持、工具研发、能力建设、品牌培育等指导。由相关部门组成6个小组,每组均配备理论专家、实务人员和社会组织。区委社工委、区民政局协调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组成“理论专家团队”负责理论指导;由优秀社区书记、主任代表组成“实务人员团队”负责实践经验传授;由社会组织组成“社会专业团队”参与项目策划、设计、实施。同时,还组织50名街乡干部组成“社区协调员团队”负责协调工作。街乡党(工)委、社区党委负责统筹领导和工作落实,共同为样本社区提供服务。三是选择样本,科学试点。按照商品房小区、老旧小区、保障房小区,潜力社区、提升社区“三类两级”标准,选出50个样本小区作为试点,围绕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居民参与等问题,帮助社区“两委”把脉开方,找准病因。
健全制度,构建社区成长“机制链”。一是建立会商诊断制度。由样本社区“两委”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理论专家、实务人员、社会组织和社区协调员,采取专项会诊、综合会诊等形式,帮助社区发现优势、寻找短板,研究改进方案。二是建立联合指导制度。针对社区存在的综合性、系统性难题,由区委社工委、区民政局牵头,组织多个伙伴团队开展联合指导。三是建立培训交流制度。定期组织试点乡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样本社区书记进行培训,开展研讨交流,分享试点成果。四是建立监测评估制度。由“社区成长创新中心”制定社区成长指标,对样本社区进行全程跟踪,对诊断前后的基线评估与事后评估,协助社区提高治理效能。
陪伴指导,构建社区成长“服务链”。一是把脉诊断。伙伴团队深入社区开展调研,围绕工作理念、方法、机制、路径等要素,为社区提供专业政策建议。二是方案设计。根据伙伴团队所提出的政策建议,由社区“两委”确定具体工作思路,由伙伴团队协助制定实施的具体方案。三是过程指导。伙伴团队采取经验交流、教育培训、主题研讨、实务训练等方式,经常性地为样本社区的社区工作者提供实战性的咨询建议,帮助社区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四是总结提炼。充分发挥伙伴团队优势,全面梳理总结样本社区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做法,为其他社区提供借鉴,先后总结形成“五气联通”“同心社区”“六化六提升”等经验做法,扩大了“社区成长伙伴计划”的影响力。
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聚力攻坚 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规范与转岗并举、薪酬与监管并进,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立工作全面深入落实,迈出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重要一步。
强化高位统筹能力,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坚持党政领导,主官主抓。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支持,做到“四个纳入”,即:纳入全市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内容、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考核范围、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体系、纳入书记一号工程项目,确保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立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坚持部门联动,聚力攻坚。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真正形成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确保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立工作快速进展。三是坚持机构衔接,步调一致。协调组织市和相关乡镇、街道、社区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图、措施清单,层层衔接,责权一体,确保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立工作严格落实。
强化顶层设计能力,明确工作标准。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对全市31个社区逐个进行集中走访调研,切实摸清了272名社区“两委”成员的底数,逐一核对了工作年限、学历和职务等相关信息,为社区工作者岗位人员设立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明确标准,确定基数。以社区人口数为基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数量,对超出3000户的社区,每超出500户增设1个社区工作者岗位。同时,以正职十级社区工作者岗位每月4700元为基数,确立了薪酬核定标准线。三是固化方案,防止变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并配套了社区专职工作者《暂行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薪酬分配办法》等3个文件,确保整个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立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强化问题化解能力,排除工作障碍。一是宣教并举,化解舆论压力。全面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阐明社区的重要地位、服务职能和关键作用。二是财政倾斜,化解薪酬压力。确立“经费再少不能少基层、财政再难不能难社区”的工作思路,争取市财政每年增加1000余万元的财政预算,专门用于社区工作者岗位薪酬增支。三是坚持原则,化解稳控压力。确立“两个一律”的准则:不在社区工作的人员一律不得转入、不符合标准条件的人员一律不得转入,为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立工作扫清了障碍。去年,分两个批次将全市26个城市社区和5个乡镇社区的272名“两委”成员全部转入社区工作者岗位,实现了公平公正、同工同酬。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打造“近邻社区” 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探索社区“近邻家园”新模式,形成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实现了“党群关系零距离、服务群众零障碍、化解矛盾零死角”。
创新治理模式,打造近邻家园。一是优化“千户访”精准服务机制,党群关系零距离。推行“千户访”机制,改变以往任务式入户的方法,通过柔性的情感式入户、常态的串门式入户、精准的分类式入户,密切党群联系,建立需求、资源和民情清单,推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二是创立“百事帮”邻里互助队伍,服务群众零障碍。在小区成立“百事帮”服务队,由党员带队,吸纳小区能人和热心居民担任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预约,提供互助便民服务。举办“邻里百家宴”“寻味百家村”等特色邻里文化节活动,带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形成新型熟人社区。三是搭设“万家和”纠纷调解平台,化解矛盾零死角。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由小区调解骨干、社区网格员、司法所、律师等共同配合,组成“万家和”调解服务队伍,实行逐级分流调解机制,促进纠纷线索的快接快处快调,实现调解服务机制化、全覆盖。
升级服务空间,营造幸福家园。一是打破空间界限,邻里乐享多彩文化生活。通过打造社交休闲类、老人康养类、儿童育教类、便民服务类等4类“近邻”小空间,合理设置近邻小广场,添置跳绳、足球、毽子、瑜伽垫等公共器材,高效利用近邻活动室,融合活动室、排练室、音乐室、书法室、大讲堂、生日会、市民学校等功能,满足回应居民精神文化、养老扶幼、便民服务、协调议事等方面需求和关切,让居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二是凝聚党员组织力量,为“一老一小”筑起温馨港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力量,充分利用在职党员“双报到”等机制,实现服务群众“无假日”“不断岗”。在健康小屋设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助老服务。打造“近邻”小书吧,链接爱心志愿服务组织及大学志愿者资源,通过开办公益“四点半课堂”等多种形式,完善社区托幼服务。三是组建党建“大家庭”,让居民事有地说怨有人解。积极打造“近邻平安朋友圈”,吸收社区调委会、调解志愿者、社区法律顾问等,打造便民服务平台,畅通小区居民问题反映解决渠道。充分发动辖区派出所民警、协警参与网格化综合治理,盯准社情民意,打牢社区治安防控根基,不断提升居民居住安全感。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创新场景拓宽社区治理全新路径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以新方式、新载体、新平台应对基层治理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用情走心地探索以高举“一面红旗”、建强“一个平台”、践行“三全服务”、营造“四大场景”为内容的“1134”社区工作法,形成了更加精细、更有温度的社区治理模式。
“一面红旗”,夯实社区治理党建引领。高举党的旗帜,丰富党组织神经末梢,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党与群众的智慧与合力。一是建强“红色”堡垒。设立单独、片区、网格党支部300个,纳入管理党员1万余名,吸纳139名驻区单位、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相关同志为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最优化。二是推动力量下沉。推动全区223名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全部建立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下沉参与基层治理,实现机关、社区双领域双提升。三是引领群众自治。创新探索“四有两保”无主庭院基层治理新模式,先后成立居民议事会229个,选拔议事会成员884名,使小区“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地说事”“有钱办事”。
“一个平台”,搭建社区治理智慧模型。全面打造基于新型数字技术的城市治理模型“红旗e岗通”,并在“e岗通”智能服务平台的开发和推广中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模式。一是社区先行。“e岗通”的落地由社区率先推行,在社区场景内“e岗通”与“十分钟生活圈”互为表里,构成有机服务体系。通过“e岗通”线上报到等方式让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辖区6000余名党员到社区认领了岗位。二是功能延伸。围绕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建立居民议事会和网格化管理等多项工作开发了延伸功能,接入68家物业服务公司,并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从而实现了更高标准、更近距离的小区、庭院治理模式。三是精准赋能。推出“小e帮忙看家护院”疫情防控智能系统,实现智能身份码、居民出入登记、智能服务通道、返程人员管理等多项功能,总计签发身份码近20万个,为辖区疫情防控提供了全方位助力。
“三全服务”,实现社区治理无缝衔接。通过“全岗都通、全年无休、全覆盖走访”的“三全服务”模式,进一步实现社区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时覆盖、无缝衔接。一是“全岗都通”听民意。依托“e岗通”智能服务平台,工作日早8点至晚8点不间断受理居民在线提问,节假日执行值班制度,确保居民提出问题5分钟内有受理、有回应。二是“全年无休”解民忧。社区每天安排2名工作人员接待来访来电,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全覆盖走访”体民情。依托网格划分,持续开展全域走访入户,理顺社区和居民关系,推动社区为群众办实事、干好事。
“四大场景”,拓宽社区治理全新路径。将“场景营造”作为社区治理的未来方向,结合辖区实际倾心营造“幸福餐厅、温馨客厅、学习厅、议事厅”四大场景,推进社区场景与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准匹配,使社区更加宜居、更有温度。一是“幸福餐厅”打造生活空间。拟定37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营造计划,目前已投入使用助餐服务点12个。二是“温馨客厅”打造共享空间。开放社区公共服务空间37个,为群众提供书法、舞蹈、亲子活动、图书阅览等10余项休憩、娱乐公共服务。三是“学习厅”打造德治空间。完成36个社区的“云图书馆”系统开发及图书录入工作,通过社区小程序居民可一键借阅图书。四是“议事厅”打造自治空间。建立“红旗e岗通议事厅”,居民通过加入所在片区“e岗通”和微信群参与社区治理,搭建起网上网下互动、线上线下联通的议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