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常德民政始终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着力打好民生升温战役,为老百姓办好贴心事、暖心事、身边事,推动了民生的持续改善、福祉的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民生温度。
全市2012年-2016年民政事业资金累计支出94.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73%
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成为全国首批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城市;
顺利完成村居同步换届,依法自治率99.3%,全省排名第一;
完美社区建设探索出了具备常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合乡工作中开展“一转四定”工作,在并村工作中开展了“一强两定”工作,探索了乡镇区划调整的常德模式,合并乡镇75个,合并建制村1746个,为城镇经济发展拓宽了空间;
在全省创造性地整合日间照料中心、妇女之家资源,推动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在全省率先为乡镇敬老院“评星授牌”,所有敬老院实现事业单位登记,敬老院建设管理更趋精细;
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在全省第一个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全建,中组部进行了专题调研;
获得国字号、省字号荣誉30余次,打造了一批有品质、有影响、群众满意度高的工作品牌;
……
可以说,这五年,是常德民政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转型发展最快的五年,更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托住底线:民生大改善
坚持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五年多来,城乡低保累计保障困难群众2000多万人次,慈善救助16万多人次,及时救助受灾群众100多万人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年均救助达50多万人次;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66.7%、167.69%,补助水平提高20.3%、36.19%;城市特困(原城市“三无”人员)保障标准由3600元/年提高到7800元/年,农村特困(原农村五保)由2000元/年到4600元/年。累计发放正规买球app排行资金53.37亿元(未含2017年数据),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项目建设:基础大提质
五年多来,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完成项目建设1200多个,实现了民政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市本级新建了常德烈士公园,各区县市新建烈士纪念设施5个,改扩建2个。完成市优抚医院和市军干所的改扩建,各区县市改扩建光荣院8个、军休服务机构4个。
完成完美社区项目建设530个,建筑面积达37.1万平方米,实现了社区形象和功能布局的标准化。
市本级建成了白鹤山殡仪馆,各区县市建成县级殡仪馆3个,县级公益性骨灰堂3个,农村公益性墓地331个,乡镇集中治丧场所28个,完成火化炉改造3个。
新改扩建养老机构130个,新增居家养老示范点114个。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56个,居家养老示范点136个,养老床位2.7万余张。
全市新增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0个。
新建公办儿童福利机构3个。
改扩建县级救助管理机构5个。
改扩建婚姻登记机构8个。
全市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0个,社会组织从1643个增长到3595个,增幅达119%。
鱼水情深:社会大稳定
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了军政军民鱼水情谊,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主要举措
1、严格落实优抚政策,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五年多来累计兑现抚恤待遇19.56亿元。
2、推行“阳光安置”,全面完成年度安置任务。
3、主题活动常抓常新,主要开展了“关爱子弟兵每一天”、“四帮”、“关爱功臣”、“走边防联基层 暖兵心”、“大走访大慰问”、“双拥在基层”等一系列活动,为驻常部队官兵和广大优抚对象办好了一批实事、好事。
4、创新开展了“双带双促”工作,为退役军人在“第二战场”建功立业搭建了平台,涌现出了王新法、田工、陈国丙、李元成等一大批有影响力、有感召力的典型,退役军人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5、坚持宣传教育引导预期,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激励、支持、动员广大退役军人干事创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常德民政将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把改善民生的使命进行到底。 (常德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