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勇于担当方有为:涟源市民政局转型发展纪实
新华网长沙11月17日电 面对民政转型的压力加大,湖南省涟源市民政局的班子成员用激情、果敢与细腻写下了改革者的执着和信仰。近年来,涟源民政收获了“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民政系统‘家家行动’优质服务品牌”“国家二级救助管理机构”“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首批示范福利机构”等荣誉称号。涟源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邱许爱说:“民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敢于用手术刀解剖。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更要勇于改革创新。”
精准救助的转型
地处湘中腹地的涟源是革命老区,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市,贫困面较大、困难对象较多。起兜底作用的民政工作能否做到“阳光施策”,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涟源市民政局将转型改革的第一把“手术刀”伸向了城乡低保,以此推动正规买球app排行工作由碎片化、粗放式向系统化、精准式救助转变。
多年来,尽管低保从申请到审批的多项基础性制度已经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执行部门也初步解决了低保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矛盾犹存、压力未减,群众对低保不够公平公正的现象颇有微词。
2012年底,该局的工作人员下到全市21个乡镇办事处和经开区调查、摸底、搜集情况,发现基层在低保政策执行中确有“轮流保”“拼户保”“关系保”等问题,当即决定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市城乡低保进行全面整治。
经过学习取经、征求意见和先行试点等系列准备工作后,2013年6月,涟源市城乡低保集中整治行动正式启动。操作中,该局按照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个条件认定低保对象,并同时借力社会、行政、司法三个层面予以监督,启动严格的追责机制。
此次整治后,取消了部分享受低保的对象。很快,有托人说情者找到了局领导。斗笠山镇的李婆婆取消低保资格后,带着被子、席子到了民政局,邱许爱将老人请到办公室,耐心解释低保政策。“老人家,低保钱是困难群众的保命钱,您的两个儿子都有一定的赡养能力,根据条件不符合目前的低保政策,何苦要跟别个去争保命钱呢?”一席真诚的话消了李婆婆的气,“这低保我确实不能要了,回去我还要跟村里的人说,低保钱是保命钱,不能眼红。”
同年3月开始,涟源市民政局把临时救助审批权下放乡镇办事处,同时采取临时救助“双轨制”救助模式,科学应对突发性灾难急需紧急临时救助困难事件,对需重大临时救助对象,由乡镇上报,及时组织人员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予以重点救助。
在“精细管理、精准救助”的工作理念在基层迅速落实的基础上,涟源市积极推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如今,乡镇、街道已经建立服务平台、挂牌运行,确保了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正是这些有效的制度创新,为涟源民政在新时期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直面改革的破局
在当前诸多改革挑战中,激活社会参与的社会化改革方向明晰、分歧较小。问题是,如何实现市场、社会和政府之手的协调配合。在涟源市民政局班子成员看来,民政体制机制的创新离不开系统性思维,直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薄弱环节,找准破解痼疾的路径,是基层民政工作绕不过的槛。
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就是该局的切题之作。涟源是兵员大市,每年应征入伍的人数均在600人左右。每年退伍兵安置时,各方打招呼、请求关照的络绎不绝,民政局倍感压力。
为彻底解开此结,涟源市民政局通过多方协调,市政府随后出台《涟源市退役士兵安置考核暂行办法》,通过推行严格确定安置计划、严格实施综合考核、严格组织闭卷考试、严格遵循选岗程序实现“阳光安置”,使符合由政府安置条件的退伍士兵安置率达到100%。
伴随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的重大改革,该局又开始在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领域探索新方法,促进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和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免费开展以“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退役士兵高质量体面就业。通过推动“双带双促”活动的落地,主动与驻涟源用工单位协调,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岗位340多个。
在此基础上,该局还有效引导退役士兵参加新农村建设,把退役士兵作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人才储备库”,优先选拔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全市1326名退役士兵被选进村支两位班子,退役士兵与老支书、大学生村官形成了梯次搭配、优势互补。
为了突破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格局,从制度上推动普惠型老年福利政策的完善,涟源市民政局又开始布局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在湖南省率先启动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和65岁以上老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城乡社区和村级老年人协会的组建,并在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福利院等工作中有了新突破。
殡葬改革推行有难度,除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外,该局推动建章立制,市政府还出台了《殡葬管理问责暂行办法》,启动问责机制,加大惠民殡葬力度,逐步让文明殡葬成为常态。
贴心为民的服务
从事民政工作,让涟源民政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民生民情。他们认为,干部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民做主”上,而是需要更多的服务意识和主动精神,站在公仆的立场上为民谋利,群众需要的是为他们真心服务的贴心人。
2008年,正值涟源民政信访问题凸显,城乡低保、退伍安置、优待抚恤、精简退职、选举换届、临时救助,人员一波一波,占据了民政局机关的楼道、办公室,给各级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此,该局创新机制,在民政局内部设立法制信访股,并在全局设立民政执法大队,专设5个信访应急分队,制订并颁发一系列信访规章制度。
很多“常规”被打破。一个最为明显的举动是,民政局以往等待群众反映诉求变成了接访、下访、约访、导访,并提出了“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热情接待、依法办理”的16字方针。“群众把民政部门看作党和政府的代表,他们盼着我们替他们排忧解难,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把他们挡在门外!”涟源市民政局的一位干部如是说。
邱许爱认为:“滋润民生离不开每一个民政工作者务实的奉献,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受助困难群众舒展紧锁眉头的那个瞬间。”
改革创新知易行难。涟源民政人信奉,只有怀揣梦想、努力行动、坚持不懈,才能干好民政工作。在涟源市民政局,无论干部职工,节假日很多时候都被工作“没收了”,除了倾心民政事业的发展以外,他们还经常奔波在民政福利项目工地上,乡镇敬老院中,困难群众家里。呈现出新时代民政人承担底线责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职业形象,涟源市民政局因此连续五年荣获市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优秀领导班子和绩效考核一类单位,2014年在市人大常委会民主评议的各单位中满意率最高。
涟源市的领导班子认为,任何一项改革肯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民政事业的转型发展更是如此,这不仅要激活民政内生力量,更需开启民政社会化发展新途,在更高层面推动民政与社会的互联互通发展。(包宋德 肖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