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萍黄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初识唐江萍,那是一种如水一般的气质。清秀纤弱的外表,落落大方的举止,和脸上的一抹浅笑,完美的诠释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柔美;可当你一旦坐下来与她交谈起来,她眼神中的坚定和深刻的言语,会让你感受到一种现代职业人的开阔与睿智,和当代民政人的干练与情怀。
一眼倾情,三十载悠悠民政心
唐江萍离开临床医师岗位已有十个年头,但身为长沙市第三福利院院长的她,即使再忙,仍坚持着每周定期巡查病房的老习惯。进到病房,一抹包含关爱的浅笑就自然地浮上唐江萍的嘴角,她耐心地与病人们侃大山,这些不知所云的“家常话”,“唠叨话”,唐江萍却听得津津有味,或发出连连赞叹之声,或夹杂殷殷鼓励之语。多年来,正是这种常人眼中不可理解且难以忍受的聊天,让唐江萍熟悉了福利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的基本情况。
对精神病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坚守,源自于一个至今萦绕在唐江萍心中的眼神。1981年临床医疗专业毕业的唐江萍,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师。第一天走进精神科病房,一个强壮彪悍的男病人,抗拒医生的治疗,不断挣扎,一旁立着的家人,却用训斥替代了呵护,甚至动手打他。病人惊恐地躲到病床底下也仍被家人强行拉了出来,最后男病人无助地蜷缩在病房的一个角落,绝望地望着大家。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唐江萍的脑海中,那个无辜、乞求的眼神,让唐江萍的心猛地一颤,她的心头顿生万般怜惜。那一刻,她心里许下了这辈子的心愿,一定要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知识为他们解除痛苦,给他们一份温暖和关爱。
为了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在当医生的那些年,唐江萍的休息时间几乎都用在了陪护精神病人上面,做他们的知心姐姐。有同事曾经这样描述她,“那些年,除了吃饭,睡觉,她都呆在病房里,那里的病人随时都可以见到唐医生,病人有哪里不舒服,想法和心情有什么改变,都可以向她倾诉,也都愿意向她倾诉。”甘心做精神病人的守护者,渐渐成为唐江萍的一种工作追求和最大的满足感来源。用心去工作的态度回馈给了她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口碑,因此唐江萍曾有不少可以调离精神病医院工作的机会,然而她都放弃了,为了当初那一眼倾情的心愿,她无怨无悔,为了民政工作的责任,她忘却自己。
上下求索,十余年漫漫革新路
“以前院里技术力量薄弱、环境差,病房又小又黑,只有几百名流浪精神病人在这里住。”一位退休的精神病医院医生回忆到,捉襟见肘的经费时常让救助工作陷入困境。2002年6月,经过组织多年的培养,已在长沙市第三福利院默默奉献了十多年的唐江萍,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长沙市精神病医院院长。长沙市精神病医院(后更名为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本是一家长沙市民政局下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同时长期以来,承担着收治流浪乞讨人员以及优抚对象的民政属性。当时,由于政策机制、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院民政病人生活医疗难以保障,最困难时,职工的基本待遇都无法落实,就在医院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时期,临危受命的唐江萍主导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几年前,福利院申请财政拨款的请求一直得不得答复,在参加一次市里面召开的会议之后,唐江萍有感于福利院的困境和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将内心的忧虑奋笔疾书,化成诚恳的请求和动情的诉说,寄给了时任长沙市常务副市长的梁健强,被这个巾帼院长的执着和爱心深深打动,梁市长提请并顺利通过了增加财政拨款促进福利事业发展的的报告,使福利院的生存有了基本的保障。
此外,唐江萍开启了中层干部竞聘的改革大幕,倡导在医院公开公平公正的竞选,通过考试演讲等方式竞聘上岗,一大批年轻优秀的中层干部脱颖而出,给医院带来了活力。
通过争取政策支持,拓展业务和激发人才活力等三大改革措施,2002年以来,长沙市第三福利院争取国家政策扶持资金1.2亿元,形成了“精神科”、“老年呵护”和“自愿戒毒”业务三足鼎立的局面,创收由2002年的470万元到去年突破1亿元。收治收养精神病人,平均每年递增30%,职工福利待遇每年以10%的幅度增长,10年时间,长沙市第三福利院书写了跨越式发展的奇迹。
福利院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公益服务创新的步伐。当前,关于精神病人伤害他人或者被他人伤害的报道屡屡出现,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探寻一条可以帮助精神病人回归社会的道路,唐江萍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反复的探索,引进国际领先理念的精神康复“会所模式”,争取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基金的支持,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社会公益性精神康复会所——长沙心翼会所。”在这里,精神病人所接受的职业训练、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教育支持和社交就业等后期康复训练,全部实现了免费服务。会所创办8年以来,引起了行业内的强烈反响,社会效益显著,会所康复模式填补了国内精神疾病康复领域的空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成功获得最高标准的国际认证。目前,目前发展会员630多名,日平均出席五六十人,获得辅助教育支持的230人,进行职业训练的380余人、进行辅助就业45人,过渡就业90人,独立就业125人。长沙心翼会所康复模式成为全国精神康复的典范。作为长沙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案例,已录入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的《创新社会管理的生动实践--社会管理探索100例》一书。
回归家庭,铿锵玫瑰的脉脉温情
在干事创业上努力拼搏的唐江萍,私底下也有脉脉温情的一面。因为有着传统女性的坚忍品质,她不是那么擅长辞令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但她爱得深沉,让人动容。对一个女人而言,做好一个孝顺的女儿和儿媳、贤惠的妻子、慈祥的母亲是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在事业上奋力拼搏的女人。2003年,唐江萍的爱人被中组部组织的博士服务团派往江西任职,儿子也进入初中,而她接手的福利院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唐江萍回忆说,那时事业、工作、家庭的压力让她倍感艰辛。但她挺过来了,让她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医院和家庭的大梁。她把父母从老家接到身边,一方面让他们帮忙料理儿子的生活学习,同时也方便自己对父母的照顾,让老人安享天伦之乐。不久,婆婆因患癌症住进了医院,这无疑给唐江萍负荷满满的肩上又添加了一个重重的压力。她每天奔波于单位、家里、医院。婆婆病重时她几乎每天晚上都守护在病床前,喂婆婆吃东西,陪婆婆说话,帮婆婆擦洗,直至婆婆静静地离开人世。
她觉得儿子的培养是大事,自己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尽量多陪陪儿子。有了母亲的言传身教 ,儿子从小就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从小很少让父母操心,努力学习考取了湘雅医科大学,如今已是湘雅二医院的骨科博士,也成为了父母一样治病救人服务奉献的白衣天使。
为工作时刻绷紧着的她,也有累的时候,但她缓解压力的方法却与他人不同。她声调舒缓地说,工作之余,自己最大爱好是唱歌。在三福每年的春节联欢会都有一个压轴节目,那就是唐江萍院长的女高音独唱,就算是业务爱好,她也丝毫不输专业演唱者,悠扬绵长的歌声围绕下的唐江萍,动情动人,是职工们眼中最美的唐院长。
整整32个年头,从一名临床医师到院长,她秉承了民政人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风范。她走在精神病人守护者这条难行不易的路上,几经沧桑,时间磨砺了她坚韧的意志,也带走了她青春的容颜。然而,她用自己的爱心、坚韧、爱岗敬业、创业革新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政女性的不凡赞歌。